新闻动态
科技向善 安全可信
突围,慢病管理走向数字化
公司新闻
2022.11.14

统计显示,中国有近3亿慢病患者,慢性病防治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百分之七十以上。由于疏于早期治疗和自我管理,很多慢病病人通常拖到病情恶化才去医院,不仅消耗了大量医保资金与医疗资源,寿命也被缩减。

王佳(化名)是一名退休职工,今年60岁。她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和多年高血压病史,以此引发的两次脑梗一度让她在死亡线上挣扎。

即便如此,体重超标的她依然不愿意戒口,理由是“想吃的吃不到,活着还有什么意思?”她不相信社区医院,觉得社区医院水平低。感觉身体明显不适时,她就会去大医院,吃完大医院开的药病情有所缓解后,她就会自己照着药盒子去药店抓药,一个方子吃上几年。

而上一次查血糖,还是在一年之前。在日常生活中,王佳也有苦衷,从自己家到看病的大医院,坐车1小时,排队半小时,“看一次病,半天就没了”。“我感觉顺其自然就行了。”这种鸵鸟心态是相当一部分慢病患者的写照。

医院在做慢病管理时,也面临挑战。比如说,大医院的医生每天要看很多病人,时间都排的满满的,根本没有时间去耐心地、长时间地与病人交流。

基层医务人员数量及诊疗能力严重不足,对慢性病干预、管理的手段都十分有限,难以做到全面指导患者健康管理,更难以协调慢性病管理的各环节工作。

传统慢病管理环节中,主要靠患者自觉和医生的人力。但是,面对不断增加的慢病患者,“人”显然无法满足巨大的管理需求,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现有医疗机构的管理效能。

如今,在慢病领域,通过AI创新应用促进慢性病积极管理,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质量,缓解医疗资源的不平衡,更能够有效推动主动健康管理与服务的发展,实现医保治理效能的提升。

智慧眼围绕慢病管理的痛点,通过AI、大数据、智能设备手段的介入,为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。

AI+大数据能力,提高慢病服务效率。将治疗服务延伸至院外,通过慢病管理平台提升医院的服务效率。通过打通院内外系统及物联网设备中的数据,汇总患者包括健康状况、病情发展、用药记录、治疗手段、过敏反应等信息,利用AI算法循证医学知识图谱,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,形成慢病患者生理指标、代谢和行为关联的数据模型,为后续的诊疗提供依据和便利。

IoT感知,慢病管理更精准。在医疗场景,IoT设备解决了数据持续监测的问题,可以让医生获取更完整的监测数据完成诊断和治疗,实现“院内+院外“的一体化服务。智慧眼结合智能物联设备,通过线上智能互动方式引导患者进行病情自测,健康数据上传,智能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,实现人机交互,精准追踪患者健康状态,提高医疗服务质量。

慢病管理是一个连续的、长期的过程,关系众多慢病人群和家庭的生活。

依托数字化手段,大部分慢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将由系统自动化完成,有效弥补了当前基层医生不足的问题,提升了慢病管理的规范性,实现慢病管理的分级诊疗,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,促进居民主动健康。